公眾號二維碼
13919884896
XINKAISHENG BUILDING MATERIALS
決戰決勝**文明城市,不僅全市各級黨政機關、各部門和各單位在行動,社會各界也紛紛“入伍”。作為全市創建主戰場,城關區上下眾誌成城,從細節入手補短強弱,改變各類不文明行為。值得一提的是,來自該區各行各業的“新時代好少年”、“蘭州好人”深入各路口和小區樓院,開展創文宣傳和環境整治、文明交通勸導等誌願服務,成為金秋一道亮麗的風景。
蘭州好人率先垂範助創建
“大家稍等一下,綠燈亮了再走。”在城關區繁華路段,往來車輛川流不息。出行高峰期,交通文明勸導員“葛大姐”來到廣武門十字,身穿紅馬甲,手拿引導旗,耐心勸導行人、車輛遵守交規。
“葛大姐”原名葛修瓊,是個“80後”,因為善良、樂於助人,且常年致力於各類公益事業,而被人們親切地喚為“大姐”。今年是她加入城關區愛心驛站公益協會的第12年。多年來,她為貧困山區孩子助學、看望轄區孤寡老人。隻要有身穿紅馬甲的誌願者身影,總能在人群中找到她。
今年疫情.嚴重時,葛修瓊提前從四川老家回到蘭州,耗時32天,寫了上百頁工作日誌,組織1726人次開展卡口點、社區摸排、清潔消殺、物資協調誌願服務,同時參與了獻血、募集物資等活動。
多年來,葛修瓊一直行善舉,被評為“蘭州好人”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說:“勸導員是一份責任,每個人都文明了,城市才能真正文明。”完成文明交通誌願服務後,在回家的路上,看到路邊亂擺放的單車,順手放到了規定擺放區,一輛、兩輛、三輛……在整理整齊後,她才滿意回家。
同獲“蘭州好人”的還有張森、曲波二人,他們也在為文明城市創建、讓蘭州變美麗默默地付出。近期,他們主動帶領10多名誌願者,走進一隻船和農民巷東、榆中街、鄭家台、靜安門、付家巷社區的部分老舊樓院,對亂堆放垃圾、亂停亂放車輛、散落電線、小廣告等進行整治,得到小區居民誇讚。
新時代好少年誌願促文明
在主城區的街頭巷尾,隨處可見文明誌願者,上至兩鬢斑白的老人,下至稚氣未脫的學子,他們身著印有“誌願者”字樣的紅馬甲,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隊伍,助力蘭州創建**文明城市。蘭州猶如一方熱土,不斷培育出存好心、行善事、倡文明的誌願“向陽花”。
在剛過去的暑假假期裏,城關區各中小學校圍繞“扣好人生的..粒扣子,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”開展係列文明實踐活動,讓每個學子參與進來,引導孩子們向上向善。他們身穿紅色馬甲、手拿各類清掃工具,擦洗馬路護欄、清理路麵垃圾、鏟除小廣告,為創文加油。
今年12歲的曹梓珺,在父母和老師及身邊環境的影響下,從小學三年級起就投身於公益活動。不但積極參與愛心捐助,而且每周和同學去公交、地鐵站開展文明交通引導、垃圾分類和擦洗馬路護欄,並將其作為每周的“必修課”,因表現積極被同學們稱為“公益小達人”,同時獲得了“新時代甘肅好少年”稱號。“參加公益活動,我從未覺得辛苦,已成為我的習慣。”曹梓珺說,她會一直堅持下去。
“能夠通過91视频网站入口的行動和付出,為創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我覺得很有意義也非常值得。”張掖路小學六年級學生白忠昊,也是一名“新時代甘肅好少年”。看到社區全民投身文明城市創建,她便號召小夥伴們共同參與進來,同社區工作者一起巡查小區環境,交通文明勸導,清理小巷垃圾,老舊牆壁粉刷,以行動倡導改陋習、講文明、樹新風的生活方式,為居民營造優美、舒適的出行和生活環境。
“早上8時,孩子們準時到崗,頂著烈日忙**,特別敬業。”山字石社區負責人說,學生們閑暇時間就來社區幫忙,穿上紅馬甲參與社區環境美化,傳遞文明之美,“小紅人”已成為社區靚麗的風景。
發揮好人好少年**作用
隻有文明的市民,才有文明的城市。創建**文明城市,非一朝一夕之功,非一人一力之為,唯有全民參與,同心攜手前行,方可摘得“**文明城市”這塊..。
城關區文明辦負責人介紹,為充分發揮“新時代好少年”、“道德模範”、“蘭州好人”的**作用,助力文明城市創建,該區不斷加大挖掘、推薦、評選和宣傳的力度。通過社區向街道推薦,街道向區文明辦推薦,區文明辦向市文明辦、省文明辦推薦等方式,近三年來評選“新時代好少年”57人(區級45人、市級9人,省級3人)、“道德模範”24人(區級19人、市級4人、省級1人)和“蘭州好人”38人。同時在城關區各街道、各部門、各單位以及門戶網站、**和省市新聞媒體上推送、宣傳他們的典型事跡,以影響到更多人。
“他們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,但他們的身上卻有著蘭州人性格中.美的特質,折射著這座城市的美。把這些普通的‘新時代好少年’、‘道德模範’和‘蘭州好人’推薦和評選出來,就是要通過樹立典型,使道德力量**城市精神文明建設,為城市的發展增強不竭的內生動力。”城關區文明委負責人告訴記者,一座城市的文明不是靠高樓壘出來的,而是要通過一種精神和力量表達出來。這是一座城市的內在美。在推進**文明城市創建中,他們已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,帶動和**更多的人參與創建,讓蘭州的城市文明更上一層樓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晟途 特約記者 孫睿娜